2017-10-17 09:01:19| 分类: 2017_2018学年第 | 标签: |举报 |字号大中小 订阅
【教学目标】
科学概念: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。
过程与方法:通过分析讨论,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。
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: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。
【教学重点】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,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。
【教学难点】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,形成“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”的认识。
【教学准备】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或图片。
【教学过程】
一、谈话导入:
1、提问: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?(水、阳光、空气等)。
2、引导: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,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、互相影响的。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。
二、谁吃谁:
1、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(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),说: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,有蔷薇、小草、树叶、蚜虫、瓢虫、蚯蚓、毛毛虫、小鸟等。
2、问: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?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?
3、学生自由说,教师随机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。(蔷薇或草——蚜虫——瓢虫——小鸟;落叶——蚯蚓——小鸟;蔷薇——毛毛虫——小鸟)
4、讲述: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,叫做食物链。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,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。(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)
5、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。并发现大多数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的。
6、学生再根据生活经验说几条食物链。
三、水田的食物网:
1、竹林村的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许多生物,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。(书13面图,生物有:水稻、稻螟虫、蝗虫、蜘蛛、螳螂、蜻蜓、小鸟、蛇、老鹰、青蛙、白鹭、鱼、虾、田鼠、黄鼠狼、猫头鹰等。)
2、找一找,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,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。
3、学生交流补充,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,数一数有多少条。特别注意一下水稻和蛇,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多少种食物。
4、概括: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,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,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,叫做食物网。
5、说一说: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,会产生怎样的影响?
6、拓展:观察身边的生态群落,画一个食物网。
板书设计:
5、食物链和食物网
蔷薇或草——蚜虫——瓢虫——小鸟;
落叶——蚯蚓——小鸟;
蔷薇——毛毛虫——小鸟)
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,叫做食物链。
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
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。
教学反思:
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学认识什么叫食物链和食物网,并学会写食物链和画出食物网,认识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,它们之间互相影响,互相制约,一环扣一环,是紧密联系的。
本节课我选用了学生喜欢看的美术片《螳螂捕蝉》引入新课,让学生在片中发现各种动物之间存在着谁被谁吃的食物关系,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,接着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——食物链。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,我出示了蔷薇花丛中的一些生物,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,找出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,这样让学生发现这些食物关系有什么相同点,引出食物链的概念。接着我便出示了判断题,让学生判断三条食物链的写法是否正确,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程度,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。然后又引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概念,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产者是食物,消费者都是动物,找出规律,培养学生分析能力。
在教学食物网这一环节时,我采用了小组比赛的形式,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出示了一些田野里的各种生物,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箭头画出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,看哪个小组找出的食物链多,学生的讨论氛围很浓,争论着谁被谁吃,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,探究的能力,通过学生找出的多条食物链,使学生认识了什么叫食物网,这样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,又突破了难点。
在拓展环节中,我让学生解决两个案例,从案例出现的问题中,让学生懂得生物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,它们之间相互影响,相互制约,在食物链中不能缺少一种生物,不能破坏生态系统,否则会影响人类的生活,在这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,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每种生物的重要性。
总之,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、愉快的心情下,在动手、动脑、动口的过程中,体会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含义,开阔了学生的眼界,激活了学生的思维,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,使知识得以积累,能力得以提高。
不足点: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,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概念,我设计了两个小组合作活动,让学生自己写食物链和画食物网,通过观察,分析,发现规律,得出概念,避免填鸭式教学,体现学生自主,合作,探究的学习方式,这样就会需要很多的时间。本节课需要合理的分配时间,才能保证不拖堂。可我在让学生写食物链时,用了较长的时间。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我没有充分的备学生,不清楚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,学生对蚜虫和七星瓢虫了解的很少,它们喜欢吃什么都不知道,更不知道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,所以学生找起来很困难,不断地向老师求助,费了一些时间,这是我在备课时,没有想到的,预设不到位,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。还有在教学拓展环节时,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,浪费了一些时间,在这里本可以不进行小组讨论,直接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,节省一些时间,使教学活动顺利结束。在这里也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足,不能灵活地驾驭课堂,只是一味地按照备好的教学设计去完成教学任务,今后要灵活处理教学内容,充分预设,解决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。
评论